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,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,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。在现代汉语里,“修”是修饰的意思,“辞”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。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,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。
1.比喻
(1)明喻。本体、喻体都出现,中间用比喻词“像、似、若、仿佛、犹如、宛如、像...一样、仿佛...似的,恰似”等连接。常见形式是“甲像乙”。
例如: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
(2)暗喻。本体喻体都出现,中间用比喻词“是、变成、构成了”等连接。典型形式是:“甲变成乙。”
例如: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,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。
(3)借喻。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,直接叙述喻体。借喻的典型形式是“甲代乙”。
例如: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,吃尽了我们的血肉。
2.夸张
(1)扩大夸张。故意把事物说的“大、多、高、深、强”等的夸张形式。
例如: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
(2)缩小夸张。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“小、少、低、浅、弱”等的夸张手法。
例如: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(3)超前夸张。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,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。
例如,农民们都说:“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,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。”
3.排比
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、语气一致、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。
例如: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,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,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,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。
4.设问
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,故意先提出问题,然后自己回答。强烈情感。
例如:花儿为什么这样红?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。
5.反问
又称激问、反诘、诘问。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,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,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,只问不答,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。
例如:我呢,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?
6.借代
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,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。
(1)部分代整体。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。
例如: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(2)特征代本体。即用借体(人或事物)的特征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。
例如:你要是爱细腰粉腿,就有跳舞场。
(3)具体代抽象。即用与抽象概念有关的具体事物代替这个抽象概念。
例如:南国烽烟正十年。
(4)工具代本体。
例如: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,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,揭不开锅。
7.顶真
运用顶真修辞手法,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,语气贯通,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。
例如: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8.比拟
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。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(拟人)、把人当作物来写(拟物)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(拟物)等几种形式。事实上,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“人化”,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“物化”或“把甲物乙物化”。
(1)拟物
例如:他骄傲自满,取得一点成绩,尾巴就翘得天样高。
(2)拟人
例如:风雨能摧残樱花,但是顶风冒雪,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么?